正当朱见深要定案时,有一个老头出列了,此人一出,朱佑樘之党想笑了,梁芳万安之流要哭了,朱见深烦透了,此人是谁?这朝上朝下没有不对他佩服的,太子的人佩服他的正直,不怕死。万贵妃的人也佩服他的正直,不怕死。他就是怀恩的老朋友,将来有着弘治三君子之称的大清官:王恕。
别人不敢说的我说,别人不敢做的我做,别人不敢惹的我惹,这就是文武百官对他的评价。为官几十年来,他跳着脚与万贵妃斗,与梁芳斗,与继晓斗,与尤尚书斗,与朝上一批又一批恶势力斗,他还有一件更敢干的事,惹皇帝。
结果斗来斗去官是越做越小,从京城贬到了地方,又从地方贬到了偏远山区,但他每离开一个地方,当地的百姓都流着泪送他,为他建宗祠,年年朝拜。他有能力,得民心,连皇上也舍不得杀他,也不敢杀他,民愤还是惹不起的。
这不,他刚被提回了金陵六部任职,这次回京是来述职的,明儿就走了,今天偏又碰上了这等事,要是不管,那他就不叫王恕了。
不过他为官几十年,这姜可是老辣得很,他比一般人更了解这个皇上,刚才他一直在旁观,以他斗了几十年的丰富经验来看,皇上是不会杀继晓的,骂也是白骂,事情已经到了这种程度,得走迂回路线才可以挽救,皇上其实也是个明事理的人,就看你怎麽去说了。
「又是你跳出来,朕不是让你去云南待着了吗,你怎麽会在这?」
王恕不紧不慢说道:「呵呵,回皇上话,皇上前些时候又下旨将老臣召回金陵了,臣是回京述职来的。」
「哼,述完职就打哪来回哪去,你想求情?别想倚老卖老,朕的话可不是说着玩的。」
「皇上息怒,老臣并非是替靖王爷求情,只是想和皇上讲一个道理,吾皇是明君,听了後自然是明白的。」
朱见深听得直翻白眼,鬼才信他不是求情,只不过人家说是讲一个道理,又指明了他是明君,好歹替他扳回了一点面子,何况如果不听他说,那岂不又成昏君了。当下皱皱眉说道:「何道理?说来与朕听听。」
王恕不理继晓的怒视,悠然说道:「是,皇上要听,臣不敢不言,国师这几年来到处圈地建庙,建的是宏伟状观,镶金带银,皇上主张弘扬佛法,这很好嘛,只是这圈的都是老百姓的民宅,花的都是国库的银子,这个嘛,就不大好了。」
「老臣知皇上向来体恤百姓,一定是不知道这些的,这些定是小人背着皇上你使的奸计,可臣常在民间走动,听到百姓对此民愤极大,百姓可就不管这其中曲直了,皇上,这别的都好说,民愤就不可不管,靖王爷的出发点还是好的,这民愤大了,总要出个人来做个样子说说话,也好平息一下民怨,他也是在维护皇上你嘛,只是这替民请愿之人都要被收监砍头,我们自是没意见,可这天下的悠悠众口和那千古骂名就……」王恕捋了捋胡须,适时的住了口,下面的话就交给皇上你自个捉摸了。
朱见深听了良久作声不得,要不怎麽说王恕狠呢,话一开篇就表明了立场不是求情,而是讲道理,所以那句杀无赦等同於废话,人家不是求情嘛。且又明说自己是个明君,如果自己还是要处理靖王,那岂不是应了那臭小子的话,是个昏君了吗。况且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,民愤还是要顾及的,不然动乱四起,那自己的好日子也就过不舒坦了。
底下群臣也在不断猜测,大家都认为靖王爷希望不大,毕竟在百官面前敢出言骂皇上是昏君的人,目前为止还只有他一个,不杀鸡给猴看,皇上也拉不下这个脸面。
可谁知,皇上发话了:「念在靖王爷年少无知,且是为民请愿,从轻发落,杖责二十大板,罚俸禄一月。」
「国师继晓,扰民有罪,取消府邸,回宫中居住。」
「太子教弟无方,回宫思过。」
「王大人嘛,为官一生,一心为民,朕念其年岁已大,为其身子担忧,就辞官回乡好好休养去吧。」
此话一出,全朝譁然,朱佑樘及朱佑坤都神情复杂的看向王恕,不过王恕倒没什麽过多表情,缓缓脱下朝服,认真的叠好,双手恭敬的托起放在朱见深眼前说道:「臣谢皇上隆恩。」没有一句多余的话,转身大步离去。这位忠直、不畏淫威的老臣与恶势力斗了一生,这次终於把自己彻底斗回了家。
其实朱见深是这麽捉摸的,靖王是朕的亲儿,当然不会因这就杀了他,正愁不知如何处理呢,这回好了,有人求情,那就在文武百官前暴揍他一顿,挫挫他的锐气,自己又挣回了面子,好。
国师那也可以藉机让他收敛些,也好。
王恕那嘛,就要偷笑了,早就烦死他了,不管贬到哪里,他总能揪出一大堆人来,再和人家对着骂,不把人家骂残了不甘休,而这些人不是万贵妃的亲戚,就是梁芳的同仁,结果双方都没完没了的上奏,让自己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。借这个机会让他彻底滚蛋,以後耳根清静,非常好。
至於太子,纯属发泄私愤,算他倒楣吧。
宫门外早已有奴才架起了长凳,朱佑坤一把挥开过来拖他的锦衣卫的手,昂首挺胸的走到凳前趴下任凭棍棒落在他的身上,他咬牙坚持着不叫出一声,豆大的汗水打湿了凳下一方青石,可这些棍棒打疼的不仅是他的身子,更是打碎了他的心。
百官也有好些人将眼看向别处,不忍心看这一幕。板子打在四弟的身上,同样也落在了朱佑樘的心头,又一个老臣走了,四弟也受了罪,这往後的日子还会有什麽狂风暴雨,统统都向他来吧,不要再连累无辜了。
当然,那些眉眼都笑开了的人,就不提了。
王恕虽说丢了官,可因他的上奏,靖王爷之事得以从轻了结,国师也因此不敢继续在民间做恶,消息传出,全国官民人心大快,民间更是从此流行了一句顺口溜:两京十二部,唯有一王恕。这恐怕是对这个不畏强权的正直老臣,最大的赞扬了。
(注:两京指北京和南京,南京做为明朝开国国都,仍然保留着吏、礼、工、刑、户、兵六部,王恕曾做过金陵的兵部尚书)